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4-07-25 17:13:50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游戏玩法建议

1、先通过儿歌配合音乐做动作。

(1)乐句,双手叉腰,出左脚做点地动作两次。

(2)乐句,双手叉腰,双脚做后踢步动作跳过花绳。乐句后半(2_2靼皇)的地方身体向后转。

(3)乐句,继续重复双手叉腰,出左脚做点地动作两次。

(4)乐句,双手叉腰,双脚做后踢步动作跳过花绳。乐句后半(111)的地方身体向后转。最后乐句的小结尾幼儿自由摆造型。

2、在熟悉了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音游。

玩法:每四个幼儿为一组,每组的花绳为一种颜色,当教师举起与花绳相同颜色的牌子,那组幼儿就要跟着音乐做上述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掌握乐曲中特有的节奏型。

2、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跳花绳的动作要领,并且学会和同伴相互配合按音乐节奏进行音游活动。

3、会看本组颜色牌的示意听音乐跳花绳,能在别组颜色牌出现时观摩他人表演,体验民间游戏的魅力和快乐。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节奏律动和老师互动打招呼,初步感受活泼,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

2、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乐曲中特有的节奏型。

3、初步感受“跳花绳”中跳的基本动作。

4、利用“小脚板玩游戏”演示脚进绳时和出绳时的基本动作。

5、幼儿利用“小脚游戏”理解和掌握“跳花绳”中跳的动作要领。

6、教师示范“跳花绳”的游戏。

7、出示一条大花绳,幼儿集体练习“跳花绳”的游戏。

8、幼儿分组玩“跳花绳”游戏,体验和同伴相互配合音游活动的乐趣。

9、幼儿分组比赛“跳花绳”游戏,体验民间音乐游戏的情趣。

10、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跳花绳”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每桌一小筐圆、方积木。

2、搭好一组斜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教师操作。

1、出示圆形和方形积木

教师以游戏口吻:圆圆和方方要来打滑梯了,请小朋友看好啊!

2、教师操作

(1)方方先滑梯

(2)圆圆再滑梯

谁滑的快呀?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梯上,

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两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快,

比赛完后讲给大家听好吗?

四、讨论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快?

2、圆积木比方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

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欣赏中外不同风格的建筑的造型美,了解其历史背景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感受建筑艺术的多样性,萌发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观看《开国典礼》录像片段。

物质准备: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北京天安门、悉尼歌剧院、长城、埃菲尔铁塔图片若干张。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社会我们的首都——北京》、《领域活动艺术悉尼歌剧院》,亲子手册《领域活动中外着名建筑》。

活动指导:

1、出示教育挂图《我们的首都——北京》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提问:这是什么建筑?是哪个国家的?建在什么地方?天安门城楼主要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有什么感觉?(宏伟、庄重。)天安门城楼上有什么?屋檐象什么?把正面的天安门图片对折,中间有一条线,你会发现什么?(左右对称。)这样的建筑给人什么感觉?(浑厚、稳固。)

小结:天安门城楼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2、出示教育挂图《悉尼歌剧院》,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这建筑象什么?在哪个国家?建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称?

讨论:为什么建筑设计师要把它设计成象帆船、贝壳一样的形状?(引导幼儿感受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

小结:悉尼歌剧院的外形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海景相映成趣。它位于澳大利亚。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3、引导幼儿发现天安门和悉尼歌剧院这两种建筑的不同之处:

建筑结构的不同:对称与不对称。

建筑材料的不同:木头、砖头与钢精、混凝土。

建筑风格的不同:古典美与现代美。

4、引导幼儿欣赏其他中外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5、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建筑?为什么?

活动建议: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中外建筑长廊,延伸欣赏活动。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欣赏亲子手册《中外着名建筑》,并进一步收集其他中外着名建筑。

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此处隐藏9068个字……动中,我也由于心急没有将材料介绍清楚。

三.教案拿来之后要分析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案拿来之后,基本上没有怎么变动,就拿到了家长开放日中来,后来整个活动下来之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其实很多小朋友能拼出三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要他们拼出五种。所以,教案拿来之后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先分析一下自己班级中孩子们的能力水平,做适当的修改。

四.在数学活动的验证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由于小朋友完成了之后,就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拼的,所以到黑板前来操作时,花了不少的时间,这时候老师可以做适当的提醒,不要一直等到小朋友想起来,这样浪费的时间太多。

以上是我对在本次家长开放日中数学活动的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通过体验,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孕妇。

课件准备:“孕妇”图片;“妈妈孕育我”图片。

材料准备:画笔、画纸;皮球/气球/小枕头。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孕妇”,激发幼儿了解妈妈肚子里有宝宝的兴趣。

——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图片里的阿姨肚子为什么那么大?

小结: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了,你们没出生前也是住在妈妈的肚子里。

出示图片“妈妈孕育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要不要吃东西?怎么吃的?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会做什么呢?

——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妈妈会有什么感觉呢?

小结:妈妈肚子里有一根带子叫脐带,当妈妈吃了东西,宝宝就可以通过脐带吸收营养。从怀孕4个月起,宝宝在肚子里就会动动手脚了。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妈妈可能会头晕、呕吐、腰酸、抽筋等,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妈妈怀孕非常辛苦。

给幼儿每人发放一个皮球/气球/小枕头,塞在衣服肚子位置直到离园,可以让幼儿尝试坐起床、捡东西、下楼梯、上厕所等动作。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身上带着枕头画出妈妈怀孕的样子。

1.提醒幼儿可以用透视的方法画出宝宝在肚子里的样子。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宝宝在妈妈身体里的位置是否正确。

3.鼓励幼儿将画带回家送给妈妈,并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温馨提示

体验妈妈怀孕的活动结束后,第二天课请小朋友来谈谈感受,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1.鼓励幼儿多夸夸自己的妈妈,表达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回家后做几件能表达爱妈妈的事,如给妈妈捶背、端水等,并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孩子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孩子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孩子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孩子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孩子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孩子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地描画出、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形象。

2、体验创作的快乐,获得心情的愉悦。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有意识地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园舍、布局、日常活动等,加深幼儿对幼儿园的印象。

2、录象片段:外地幼儿园的介绍,园舍建筑、一日活动等;幼儿园的资料图片、照片等。

3、彩笔、油画棒、毛笔、颜料、彩纸等创作工具。

重点及难点:

幼儿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画出不同风格的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交流

1、引导幼儿回忆两年来,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记忆最深的事情,并与同伴交流。

2、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园、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3、师生共同观看录象、图片等,获得直观的印象。

4、交代活动的课题,讲清简单的要求: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地创作,可以画喜欢的幼儿园、老师、最喜欢玩的游戏等,还可以自己设计幼儿园;小朋友比一比,看谁做的最好,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创作与辅导

1、幼儿自选创作工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欣赏与交流

1、作品展示

幼儿走上讲台,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作品的内容,并贴在展示栏中。

2、教师给予幼儿正面的评价与鼓励。

反思:

《我们的幼儿园》是大班一个绘画活动,要求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表现自己对幼儿园的印象。通过回忆和讨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观看录象、图片,创设与主题有关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联想,唤起幼儿以往的生活积累。通过创作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获得了一种愉快的体验。通过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幼儿感受到自我的被认可,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由于幼儿刚上大班,在绘画技法上,运色技巧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幼儿画出的幼儿园想象不够丰富,互相模仿。画面不够大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