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鸟的天堂教案1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
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
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这样的赞叹?
1.独立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
集体交流:
1.
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
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
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教案2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鸟的天堂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及其被称着鸟的天堂的原因。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大榕树的图片、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悟出重点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不同。)他第一次看到什么?(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什么?(很多的鸟)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快速阅读513自然段,并把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大榕树为什么被称着鸟的天堂?
二、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此处隐藏20048个字……就某一个特点来说。谁先来?(指名读句子,谈体会)3、学生抓住“大”的特点来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榕树的“大”?(“真”“一株”“不可计数”“卧”等)
这株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老师查阅资料得知:(出示资料)这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20亩是多大?(667平方米*20=13340平方米)咱们的操场大约是4000平方米,这棵榕树的树冠覆盖面相当于三个操场还要多。
4、学生抓住“茂盛”的特点来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榕树生长得很茂盛?(指名说,谈体会)
5、此情此景,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地感叹:(出示句子,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6、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把这棵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大榕树展现给大家,好吗?谁先来?(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能表现榕树特点的词语读重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茂盛的大榕树。谁还想给大家展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名读,齐读)
三、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我们仅仅看到了一株庞大的茂盛的榕树,没有看见一只鸟。“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巴金爷爷不禁这样想。第二天早晨,我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这次看见鸟儿了吗?
读课文10——14自然段,划出描写鸟儿的句子。(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谁来把描写鸟儿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
(出示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试试你能体会到什么?
(板书:多、欢快)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很多?你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句子或几个词谈一谈。(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生活得自由、欢快?
3、想不想把鸟儿的多、欢快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4、看到这么多可爱、机灵的小鸟,面对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读?
(出示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的眼睛骗了我?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刚才,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欣赏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鸟儿的自由、欢快。“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那么,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查找的资料,分析一下。(学生分析原因)
2、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食物和水分,同时鸟儿的粪便又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繁茂。而且,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爱树、护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儿们的天堂。
五、作业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榕树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鸟的天堂教案15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第8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傍晚和早晨不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难点
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师:本课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问题导入
孩子们,根据你们的理解,告诉老师,“天堂”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没有烦恼,自由快乐的地方。)那根据你们对生活的观察,鸟的天堂一般会在哪个地方呢?(树林里。)是啊,树林是鸟的天堂。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一起来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2.画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揭题,学生自悟
1.“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休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作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