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
1.熟悉《赶花会》乐曲的旋律及ABA结构,感受乐曲快乐的情绪。
2.创编赶花会过程中“赶”和“看花”的不同动作和姿势。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感受歌曲ABA段式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四川民歌叫《赶花会》,那你们知道赶花会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就来听一听音乐中是怎么表达人们去赶花会的,是怎么赏花,心情又是如何的。(完整播放音乐)
2.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都是欢快的吗?那么那段是欢快的,那段又是缓慢悠扬的,一共有几段呢?(再次欣赏)
3.一共有几段呀?哪段是缓慢的呢?那两段是一样的呢?
4.小结:像这样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第二段不一样的三段式乐曲老是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叫ABA式。
二、出示图谱,理解音乐
1.(出示图谱)其实老师几天不仅带来了这段好听的音乐,还准备了一份和这段音乐相关的图谱呢,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看人们是怎么赶花会的。(音乐A)
谁看懂了,听明白了第一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现出来或是说一说?(介绍一小节的拍数和4个乐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现在我们也去赶花会吧,你们自己选择怎么去,但一定要跟上节奏。(A段)
2.到了花会上,满是花朵,像海洋一样,闻一闻都要醉了呢!人们在花会上是怎样赏花的,都看到了些什么花呢?(B段)
他们是怎么看花的?音乐为什么舒缓了?人们看到了些什么花,谁来做做看这些花的样子?我们也来学一学。
现在我们都来当花朵,你可以做一朵小花,也可以变换各种花的造型,但一定要跟着节奏动起来哦。
3.这么美的花朵,看的那些赶花会的人都美不胜收了,天色渐渐暗了,赶花会的人们要回家了,听!( A’段)
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表演?我们也来听着音乐跟着赶花会的人们一起回家咯!
三、完整欣赏
1.你们喜欢这首四川民歌《赶花会》吗?为什么?既然你们都喜欢那我们就来静静地欣赏一遍吧!(播放音乐)
2.四川的民歌欢快、悠扬、豪放,真好听,其实除了赶花会还有许多好听的四川民歌,下一次我们也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下。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小百科:《赶花会》全曲旋律流畅,情绪时而热烈欢快,时而柔和甜美,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色彩。
中班音乐教案2设计思路:
在认识了Mi、Sol、La三个音宝宝之后,小朋友对听音及学习这方面的音乐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从听辩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到听辩五个音宝宝的不同音高,这期间小朋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白花,因为他们从这些音乐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许多价值。在认识Re宝宝之前,小朋友刚刚接触认识Do宝宝,所以过程中的有些形式与认识Do的时候有点相似,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让幼儿认识不同音的不同音高,所以在认识Re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类似“五线谱”的示意图,把它比作是音宝宝所居住的楼房,从而让他们感知每个音的不同音高位置,让他们在今后的歌曲中更好的、更准确的唱准音高。
音乐活动:
(一)目标:
1)在听听、唱唱、敲敲的过程中,认识音宝宝Re,让幼儿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2)复习练声歌曲“小鸡在哪里”,引导幼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发声。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重点与难点:
认识Re宝宝,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三)活动准备:
八块音块;黑板图示;水彩笔;
(四)流程:
练声“小鸡在哪里”认识Re音宝宝游戏“开汽车”。
(五)过程:
(一)练声“小鸡在哪里”
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从C调F调练声。认识数字9,能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故事情节:有一群小鸡不见了,鸡妈妈非常着急,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一楼是鸡妈妈的家,幼儿来到鸡妈妈的家唱这首歌曲“小鸡在哪里”如果没有听到小鸡回答的声音就代表没有找到小鸡,。以此类推,二楼是鸭妈妈的家,三楼是羊伯伯的家,四楼是牛伯伯的家,五楼是大灰狼的家。到大灰狼的家中找到了小鸡,就说明小鸡被大灰狼抓住了,幼儿就要帮助小鸡逃跑。这时可以请出音宝宝来帮忙,即:幼儿唱歌谱从F调C调下行练声。)
(二)认识Re音
1、听Re的音高
教师出示Re的音块,敲奏它,一边敲一边唱Re的音高介绍自己:“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Re、Re、Re”
2、辨别音高
1)教师边敲边唱“小朋友们好”,幼儿随着Re的音高唱“ReReRe你好”。(练习3次后,与个别幼儿打招呼)
2)出示音块DoMiSolLa与Re比较音高今天这几个音宝宝说要来比比谁的声音高,你们来当裁判,好吗?
A)、Re和La比,幼儿听着音块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老师问:他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幼儿唱唱比较一下)
B)、Re和Sol比(方法同上)
C)、Re和Mi比(方法同上)
D)、Re和Do比
老师:这两个音宝宝听上去好象有点一样,仔细听听他们俩谁的声音低谁的声音高?
(引导幼儿讲出"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E)、老师敲由这四个音组成的乐句,幼儿跟唱(老师指导幼儿唱准音)
3、幼儿进一步感知音高
1)老师出示黑板上的音阶图示,问:Mi住在第几格?Sol住在第几格?La住在第几格?Do住在第几格呢?
他们谁住的最高,谁住的最低?
2)Re宝宝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讲出“Re住在Mi的下面Do的上面)
3)幼儿随着老师在黑 ……此处隐藏10134个字……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自然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响板、小鸭子的图画。
四、教学过程:
1、师生音乐问好!
2、师生拍打三拍子感受拍子导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拍手,老师做完你来模仿。
师手拍XXX
生模仿做
师:请同学们继续拍,不要停,(这时师打开电子琴三拍子的节奏,生随琴拍节拍,生继续拍,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旋律,生随琴随歌曲旋律再拍节拍。)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拍打的节拍有没有什么规律?
强弱弱
(3)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
师生随歌曲录音范唱律动感受。
(4)师: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把一首歌曲送给大家。
师范唱歌曲。
(5)师:你听到了什么?举手告诉我。
(6)师:是一只勤劳可爱的小鸭子,(师出示小鸭子的图片揭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0页,我们今天来学习歌曲———小鸭子。
3、学唱歌曲:
(1)生用手指着歌词静静地完整的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2)分段学习歌曲。
[1]师有表情地按节奏的朗读第一段歌词
生小声随录音范唱学唱歌曲第一段,师弹琴,师生接龙唱,师弹琴生完整唱第一段歌词。
[2]师弹琴唱第二段歌词
生随录音范唱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唱第二段。
[3]师弹琴生完整唱歌曲两段歌词
(3)巩固练唱:
[1]师生接龙唱;
[2]生生接龙唱;
[3]生分小组比赛唱;
[4]师组织一部分生练习打击乐器响板;
[5]歌表演唱;
[6]个别生展示表演。
4、做课中操《滴哩滴哩》。
5、师生交流。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小鸭子这首歌曲,要学习它勤劳的品德,希望大家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小鸭子一样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中班音乐教案15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含羞草的生长特性,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含羞草。
2.让幼儿倾听音乐,能按音乐、图片的提示表演,并大胆做收拢、张开的造型动作。
3.幼儿能与同组的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录音磁带[录有风、雨和知了(表示夜晚)的声音],录音机,场地,含羞草头饰、情景图片(风、月亮、雨滴),木琴(用敲击木琴的声音提示幼儿触动“含羞草”,用刮奏木琴的声音表现含羞草叶子由合拢直至完全张开的全过程)。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含羞草的叶子有一触即合的特性,会唱《害羞的含羞草》一歌。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歌曲《害羞的含羞草》入场。
2.观察含羞草,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含羞草
(1)出示含羞草,让幼儿说说含羞草张开、合拢的样子
师:“小朋友都知道含羞草很害羞,请你们看看它把叶子合拢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张开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
幼:“它的叶子一被碰马上就合起来了。”
幼:“它的叶子自己会一片一片地打开。”
(个别幼儿上来用动作表现)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含羞草,并创编有特点的动作
师;“你的含羞草的叶子是怎样合拢的?”
(3)全体幼儿听音乐并表现
教师用敲击木琴的声音,表示“含羞草”被碰到了叶子;用刮奏木琴的声音表现含羞草叶子由合拢直至完全张开的全过程,幼儿边听音乐边表现含羞草。
师:“小琴响一下,含羞草就害羞几次?”
幼:“一次。”
师:“小耳朵仔细听哦。(师敲木琴一次)含羞草的叶子合拢啦!
分析:教师在游戏前让幼儿充分体验含羞草的特性,模仿含羞草合拢和张开的动作,并运用木琴来体现含羞草被碰到的声音,让幼儿有对声韵的感知。一开始孩子们只会用比较单一的肢体动作表现含羞草的合拢,经过木琴的声音提醒以及同伴间的模仿,孩子们开始喜欢把自己当成含羞草了。
3.结合歌曲《害羞的含羞草》进行游戏
(1)幼儿演唱歌曲,教师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含羞草
师:“你们帮我唱《害羞的含羞草》,我来做一株含羞草,看看我会有什么变化?”
(2)师幼合作做动作
请个别幼儿上来和老师合作完成歌曲里的小朋友碰含羞草的动作、含羞草收拢叶子的动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碰碰我这株含羞草。”
师:“碰碰含羞草的手,还会碰含羞草哪里呢?”
幼:“还可以碰脚。”
师:“还有呢?”
幼:“头、肩膀、肚子……”
(3)两名幼儿一组,边唱边游戏
师:“请你们自己去找个好朋友,我们一边唱一边来碰碰含羞草。”
分析:教师自己扮演含羞草进行示范,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幼儿对含羞草各个部位的碰触很感兴趣,教师就让幼儿和音乐两两触碰,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含羞草的张开、合拢。
4.幼儿分组进行情景游戏
(1)播放风声,出示图片1《风》(图片见附录)
幼儿想象并表现含羞草被风吹倒时的情景,并创编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刮风的声音。”
师:“大风来啦,你们想想含羞草会怎么样?”
幼:“被风吹倒了。”
师:“含羞草们,你们被风吹得怎么样啦?”
(2)播放夜晚的知了声,出示图片2《月亮》(图片见附录)
幼儿想象并表现夜晚含羞草全部闭合睡觉时的情景。
师:“到了晚上,知了唱歌了,月亮出来了,含羞草呢?”
幼:“回家了。”
师:“哦,回家睡觉了。”
(3)播放下雨声,出示图片3《雨滴》(图片见附录)
幼儿想象含羞草被雨淋到的情景。
师:“听,下雨了,含羞草被雨淋到怎么办?”
幼:“躲起来。”
师:“那含羞草会怎样躲呢?”
(4)幼儿按照风、夜晚、雨三组情景的顺序,结合教师的木琴伴奏进行完整游戏。
分析:在基本游戏后,教师又设定了3个情境:风、夜晚、雨,赋予含羞草一些生命的特征,让幼儿在情境的变换中去模仿、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幼儿开始学会商量集体游戏,他们已经融入游戏的角色中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