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体会意境、理解作者蕴含的感情。特殊儿童小A要继续培养她对古诗的兴趣,能借助画面大致知道诗所写的内容。能跟读古诗,会抄写2个字、课外古诗,并试着背诵《遗爱寺》几句。
二、分层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的教学目标——
1.认识整首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前面的古诗,尽可能地指出图中有大致哪些事物。
2.能较正确地跟读生字、古诗,诵读后能记住一、两句。
3.会抄写2个字,能从课外古诗中去抄几首山水诗。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字卡、古诗配套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到现在能吟诵哪些古诗?(小A也举手了,我请她也来背背)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吟诵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优美的画面,还重温了一些道理。的确,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白居易的新诗。
2.师配乐诗朗诵(出示全诗)
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他周围的美丽景色,突发灵感,写下这首诗。
(图片出示)你能从画中找到哪些景物?(请小A上来找找说说)
3.认读生字。(请小A读读)
[设计意图:电脑音乐的播放、图片等的出示,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了小A对古诗的直观感受。同时架起教者、其他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桥,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入手、逐步感知。
1.学生读古诗,出示“弄”字。
师:这个字怎么来的?介绍会意字“弄”的来历,出示字理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字意、掌握、拓展相关知识,这是不断生成过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2.师:诗人在哪儿玩弄小石头?(请小A到图上来指一指。)从哪个字知道是在小溪边?出示“临”,你在哪儿见过它?介绍“临”字的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教师从生活入手,捕捉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小A的辨别能力。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
3.师: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小石头心里会————?请大家带着这种语气齐读。
师:接下来诗人干什么呢?出示“绕”做动作,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绕字家族还有很多:“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太阳出来是晓,过节踩高跷,别看长的像意思可不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的指导,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更多有实际作用的知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地读第一、二行。这时候,诗人的耳边响起鸟叫声和泉水的叮咚声。(教师巡视,指导小A的朗读,进一步正音、补缺)
师:这里藏着你们的老朋友,你们天天见到“语”在古诗中什么意思?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读“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请小A认真地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感悟诗歌的意境,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内心触动深刻,理解加深。同时也让小A不断地巩固古诗。]
5.出示填空:这是一首()的短诗,诗以“()”、“()”、“()”、“()”、“()”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热爱。(填完后,请小A跟着同桌一起读。)
师:让我们身临其境,跟随白居易的步伐一齐来到庐山脚下,学生配乐朗诵诗意,其他学生闭目聆听。
[设计意图:在填空、音乐中,总结全文,升华了情感。]
(三)、教后选读、适当拓展
1.读词语。(请助学小伙伴教教小A)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新知]
2.选背山水诗歌。(让助学伙伴帮小A找一找山水诗,请小A摘抄几首山水诗)
[设计意图: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要求,达到积累,拓展的目的,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2汉字教学设计
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姓名:肖明慧 学号:20130750053 班级:汉硕1302
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假
雪
方
去
呢
变
鱼
虾
广
场
堆
胖
眯
亲
然
后
融
化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们认读这些汉字,并能够运用。 教学对象:秘鲁小学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课程内容:
一、复习
朗读上一节课的课文和汉字,并叫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汉字造句。
二、讲解新课的汉字
(一)朗读生词:
由于一个个单独的讲解汉字很抽象难理解,所以我的思路是将每一个汉字组成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或者他们学过的词语,熟悉词语,进而熟悉汉字。
假如
下雪
地方
去哪儿
变成
小鱼
小虾
广场
堆雪人
胖雪人
笑眯眯
亲妈妈
然后
融化
(二)讲解生词和汉字
1、假
“假如”这个词对他们来说相对较难,我选择先从生活中的事物讲起。比如“假发”:用图片展示,一个人头上戴着一顶假发。并告诉学生这不是真的头发,从而引出“假”就是“不是真的”。再用更多词语深刻“假”的词义,比如说:“假山”、“假话”等。每出现一个词时PPT上就 ……此处隐藏14524个字……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抻”,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抻”,拉;扯。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
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5、过渡:
作者在舞台上慢慢长大,凭着她的执着坚定,吃苦耐劳,师傅严格要求,母亲一反娇宠的常态和奶奶无情地躲进里屋,炼就了她无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让我们一起读最后的一句话。出示句子: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小学语文教案13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课文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学习生字
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
(四)学唱歌曲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和,让学生先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着首个的基调是欢快的,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采用小声跟唱,教师领唱,学生领唱等多种形式,最后进行表演唱,小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竞赛,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的目的。
(五)活动
可事先布置收集各类学生活动的照片,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通过补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1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小学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帮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一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六、板书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