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秦兵马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秦兵马俑》教案1【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状物的写法,想象仿写。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同学们当中有没有人游览过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
板书课题:
19、秦兵马俑
2、解题:
秦兵马俑中的秦指的是秦代,俑指的是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描绘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3、秦兵马俑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义: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渍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精讲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师生讨论:
⑴ 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⑵ 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朗读第2自然段第1~4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5、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人们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这个长句子的前半句讲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
要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和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把字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六、布置作业
1、描临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教案2【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A、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秦兵马俑的资料。
B、预习课文,作批注
4、教师课前准备:
A、准备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和视频资料
B、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如何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及当时秦朝的强盛展现在我们面前。
【整合内容】
语文主题丛书
网上兵马俑视频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伴铃声齐诵《增广贤文》节选
一、导课
1、观赏秦兵马俑录像
学生看后谈初步印象
2、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学生答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A、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B、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先自学再小组交流。
2、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思考,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全班交流,感悟并指导朗读课文
1、组织学生交流,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让学生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
2、作者在具体描述兵马俑规模宏大时,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3、交流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学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学生说到哪种类型就谈哪种。中间穿插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指导有感情朗读、感悟、体验,具体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5、学生交流。
6、再浏览全文,课文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总分总 过渡段
7、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四、我来写
1、用上两种以上说明方法,说明一种事物 ……此处隐藏17477个字……>生3:规模宏大
……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1、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三自然段。引导认识过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1)先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作业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秦兵马俑》教案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交流生词的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全班一起朗读词语,要求边读边想生词的意思。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5、引出过渡段:
并说说这句话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启下。
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过度:
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4、引出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带着问题再浏览第二小节:
为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小节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呢?
5、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
2、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短语及语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绝无仅有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同桌互改,订正。
2、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过渡: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思考交流:
类型众多是什么意思?个性鲜明是什么意思?
3、接下来课文描写了那几类兵马俑?
4、学习第5小节:
⑴ 过渡:
哪一种类型的兵马俑描写的最详细?
(武士俑)
⑵ 指名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一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武士俑?
第一句:外貌
第二句:动作
第三句:神态
⑶ 你觉得哪一句描写的最生动?读出来,并说说理由。
⑷ 这三句话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
(由整体到局部,这是外貌描写常用的方法。)
⑸ 齐读第5小节。
三、用刚才的方法自学4、6、7、8小节,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四、总结3到8小节用了详略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学习第9节
1、学生自读。
2、说说这段话围绕哪个词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读这句句排比:
想想它有什么特点。
(先描写再想象)
4、你最喜欢哪个分句,说说为什么,并读一读。
5、续写。
6、齐读这一小节。
六、再读全文
1、师生接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再读全文。
七、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5到8小节的写法(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课间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