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1:05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的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让学生当作一只小鸟,作“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演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⑵ 大榕树的相关资料。

⑶ 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本文所讲的鸟的天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用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揭示课题,理解天堂。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3、理解: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疑:

⑴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⑵ 那又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抓重点句,品读感悟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榕树的美。

(解决: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⑴ 理解重点句:

① 句子一: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B、重点理解“不可计数”和“卧”。

C、介绍榕树的气根,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D、朗读句子。

② 句子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榕树的什么?

B、自由读:

你还感受到了榕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照耀”说明了什么?

C、想象“一个个新的生命颤动”,它们会说些什么?感情朗读。

⑵ 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⑶ 小组内交流:

昨天我看到的是什么?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解决: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

理解重点句:

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 出示句子,句子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鸟很多?

(从大小、颜色、动作体会)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一、回顾课文:

提问: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色?

二、谈话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到鸟,却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飞腾的热闹场面。课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你更欣赏哪一幅呢?你画出来了么?(画好的同学贴到黑板做为背景)

三、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如今, ……此处隐藏3106个字……p>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课件: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a.齐读。

小结:用读的方式感受鸟儿的美丽。师生共读12、13自然段。

五、问题探究,主题升华。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

2、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发出了什么感慨?(课件:昨天是我的……的确是鸟的天堂)a.体会这句话的含义。b.齐读。

3、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只有保护大自然,才会有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情分析

本班为我校四年级二班,本班共有24名学生,男17人,女7人。纵观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在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较好,动手、动口练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是重点,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情感教育,能从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一、引题引新,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播放“百鸟齐鸣”的录音)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非常尊贵的客人,大家想知道是谁吗?那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边听边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听后学生自由发言)用“我听到小鸟……的声音,想到……”的句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出发了,旅游时,别光顾着浏览,要把你的旅游发现填进旅游报告中。

2、检查朗读。

师:你拍摄了那些画面呢?请把它来读一读。

4、交流旅游发现。

师:老师把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榕树大茂盛美)

师穿插:这棵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1、同学们,鸟的天堂给大家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那么,大榕树到底有多大有多美呢?让我们深入到文中去感受。

2、默读写榕树的部分(5—8自然段),读的时候,用你喜欢的记号划出写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语句,再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3、小组交流。

4、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从哪儿看出榕树的大和茂盛?

①第五节中的句子。

②第七自然段的“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一直到“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师:这段话从哪方面来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枝干多)

师:让我们来再现一下看到的景观吧!(放录像,师边讲解)

师:看了录像后,你有什么感想想说?

生说感想。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它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你们能不能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呢?

(指名读这段话)

③在这一节中,还有什么词能看出榕树的大和茂呢?(逼近)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

④第八节中“那么多的绿叶”

师:你找出的是从哪一方面描写大榕树的大和茂呢?(叶)

师:来,大家欣赏一下大榕树的绿叶吧!(放录像,师边读第八节讲解)

看了录像,再读这段文字,你体会出了什么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写出了榕树的多和密。

指名读。

b“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师:你是如何理解“榕树好像在把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的?

说明榕树非常绿,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指名读

c“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⑤师:当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时,作者联想到了新的生命在颤动。那么,你呢?你联想到了什么?(看录像)

出示句式: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时,似乎……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联想吗?(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⑥师:你们描述得真美。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齐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⑦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答)第8自然段。

师:你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生齐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配乐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⑧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进“总结与感想”这一栏。

生填报告,师巡回指导。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模板汇总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