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期中考试讲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1教学内容: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练习学会评议同学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摘录的好习惯。
2.学生读中学法,评议同学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评议同学习作。
教学难点:
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
一、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几次修改,最后用“绿”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作文要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更精彩。然后复习本次习作的要求,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出示光荣榜
请榜上有名的同学站起来,按顺序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三、美的欣赏
1、独特美:我的家乡在屈家岭,它虽不如昆明有着四季如春的.气候,也不如莫高窟有着丰富多彩的壁画……但我爱她,爱它那秋色迷人的美景。
2、童真童趣美:那一个个小花骨朵,鼓的似乎要爆炸似的,恨不得马上加入到百花争艳的行列中去。
3、引用美:每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季节,我知道春天的脚步近了!
4、细节美:我被花儿吸引了,舍不得离开,摘下一朵,轻轻放在手心,五个粉色的小花瓣合成一个小圆脸,它像是在对我微笑,而花瓣中纤细的花蕊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圆点,围成一个小圆形,在春风吹拂下就像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在羞涩地跳着“圆舞曲”,多美呀!
四、美中不足
1、文章格式千篇一律
春、夏、秋、冬
2、缺失美得细节
五、训练
1、其实我们家乡可写景物有很多,不信请看一段视频?
(出示一段介绍家乡的视频)
2、抓住视频中一处景物进行细致,真实的细节刻画
板书设计:
家乡的景物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按照一定的顺序
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2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3、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和谐,有效,生动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月29号,我们参加了期中考试,这节课我们牢记大屏幕上的这句话(幻灯片1)一同来分析这份试卷的答题情况。
二、基本情况介绍:(幻灯片2)试卷批改采用的是减分法,也就是你的实际得分是用100减去试卷上最大的那个数。这份试卷质量是比较高的一套题,基本上达到了检验我们教与学的目的。全班平均分73。61,各分数段人数也不一样。同学们个人具体得了多少分,这是你们个人的隐私,我就不多说了。出错最多的几个题我标了出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
三、以前我们参加过无数的考试,为什么把题做错了,有哪些原因?大家讨论。
教师归纳板书:
1、不会,没学好
2、马虎,会的没做对
3、审题不细,会的做错了
四、我们先来研究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请同学们自己结合答案,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幻灯片3)同学们先研究答案,然后我请同学说说这一部分你的答题情况,可以说说自己做得很得意的题目,也可以说说自己做错的原因以及今后自己如何去做!
五、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请同学们自己结合答案,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幻灯片4)同上对于11题,请大家看看这两位同学做的(幻灯片5)分析这两位同学问题出在哪里?
六、研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请同学们自己结合答案,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幻灯片6)同上研究18、19两题(幻灯片7)
七、最后的答题是作文。大家说考场作文首先最重要是什么?对“书写”,如何写好字,以前我给大家强调过八个字“横平竖直,写在中间”。看看这两个同学的书写(幻灯片8)同上作文。另外关于作文,大家说还应该注意什么?
1、文体特征要突出,不要四不像,尽可能写记叙文因为你熟悉,而说明文、议论文大家不熟悉,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2、尽可能写自己的身边事,不要编造,编造的东西最没活力!
八、作业,大家回去后,每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份语文试卷分析,重点是分析自己不足,并且写明自己该具体如何努力!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3本周,我们学校进行了语文期中考试。就同学们的答卷情况来分析一下考试试卷:
一、考试情况概况:
全班37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共6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考试成绩100分6人,90—99分共36人,80—60—79分1人。
全班优秀率为97%,很值得高兴的是有几位孩子在前一段时间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成绩不是很理想,幸亏早发现早治疗,在家长、老师、孩子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试题分析
1、第一题:按要求分类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程度。全对:33人。
出错原因;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不牢
(2)没有读懂题意,题目要求是在卷子出示的12个拼音中进行分类,有的孩子把不相关的拼音填上了。
2、第二题:我会填。本题检测拼音拼读的构成。本类题目以前出现过并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拼音单位加减来组成音节。全对:32人
出错点主要出现在:
(1)小ü见到jqx要脱帽,原因:知识点掌握不牢,不能活学活用。
(2)忘记写声调。原因;考试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3、第三题:读一读,连一连。
本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本册已学过的部分二会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将词语对应的音节连线。由于孩子刚接触汉字,对于汉字掌握情况特别是二会字掌握得不够好,全对:35人。
4、第四题:我来当裁判,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主要还是考察二类汉字字音掌握情况。全对:38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二会字的教授。
5、第五题:我会看图写音节。本题考察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是本张试卷的难点,全对的有23人。由于部分孩子对声调掌握 ……此处隐藏1726个字……望
S点评 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 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 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 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 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T:这两题重点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里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简单看一下。
S:术业有专攻:研究学习;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把??制成 ..
T:同学们还记得沈复在《童趣》中写道:“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吗?
“以??为”是一个固定句式,把??作为。
5、特殊句式
T:分析考纲:本题考查的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这一题大部分同学都错选了A项,A项和B项的区别主要在第几句的划分上呢?
S:(5),请一生分析(3)、(5)、(9)项
T:(5)不仅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还是被动句。 S:翻译第(5)句:李蟠不被当时的时俗所拘束。 T:技巧:直接判断法、排除法、最佳选项法等
6、仿写句子
T:分析考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ppt展示考生答案)
S:请学生分析其中错误:句式不一致
T:展示学生正确答案,请学生分析注意要点。
S分析 T小结
注意要点:“三一致”原则——句式、修辞、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T:从试卷分析上看,很多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是谈虎色变,高考考纲对大家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而“人物传记”这一体材在高考中始终占主要地位。本次考试题目节选自《宋史郭浩传》,为20xx年全国高考大纲卷。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S:郭浩
T:郭浩是什么人?S:宋朝将领
T:(ppt展示)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诗记忆)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7、实词含义(理解B)
T: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家在阅读文章时就应当在文中圈出这些字词。请同学分析这一题。
S:逐一解读。分析方法。 已:学不可以已
8、筛选信息(分析综合C)
T: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对于这一题大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哪个关键词?
S齐:“金人”
T:请一位同学分析这一题,总结方法。 9、信息概括(分析综合C)
T:文言文信息概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请同学分析,总结方法。
S分析
T:分析这一题时,大家是否从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给大家一个做人物传记题的小技巧,拿到题目可以先读一下信息概括题,可能其中会包含错误信息,但是却能够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译,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同时做信息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分析,比方时间点上的变动等。古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放在此处也十分契合。
10、翻译句子(理解B)
T:(分析考纲,ppt)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齐)
S:找关键词分析,总结方法和注意点。 T:抓住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补充: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技巧解读一:关键先看概括题。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技巧解读二: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技巧解读三:词句找出要划线。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技巧解读四:实词语境很重要。
技巧解读五: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五)诗歌鉴赏
T:相较于文言散文的写作,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可谓蔚为大观。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除了领略诗词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鉴赏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一题得分率只有40.7%,总体偏低。在高考大纲中,对此项的考查集中在唐诗宋词方面。一起来分析宋代诗人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
T/S:五步(引导学生一起说出):诗题、作者、主体、注释、问题 S齐读
T:介绍诗题、作者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T:有几问?回答几点?S:2
S:请同学分析首句。《桃花源记》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T:什么题型? S:炼字
T:几步?S:解释含义、联系文本、点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请同学回答总结。
T:诗歌最后一定会落实到情感上。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T:桃花是全诗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上来分析,也可以从手法上来解读。(常见意象:月、柳、红豆等)
S分析 T点拨
(六)练练身手(T:ppt) 1、翻译句子
(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2)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2、意象分析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