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1最近,我读了由吉姆·科林斯写的《从优秀到卓越》,该书用对比方法比较卓越公司与对照公司如何从优秀转变为卓越,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
以下是我阅读后体会到的最深刻的方面:
一、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领导。
书中公司经理分为5个层,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5级经理人,,第5经理指的是具有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领袖,一个关键人物决定团队从优秀到卓越,他的意识形态决定人员的价值取向。
因此,其领导人肯定是面对工作具有雄心壮志的决心完成任何事,面对成功具有令人折服的谦虚保持低调,面对利益始终把公司放到第一位,面对困难有魄力采取积极行动。
二、优秀的企业必须有卓越的理念。
“先人后事”的概念。强调优秀企业的领导在人员选拔上是严格的,而不是无情的。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宁缺毋滥。
钱是商品,人不是。如果缺少资金,往往可以通过时间和人才来弥补,但如果缺少合适的人,资金是无法弥补的。最重要的是把每个人放在正确的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
创造一种事实说话的氛围。创造一种人们有无数机会被倾听的文化。要有对话,有争执,但不要强求。做一个事后要分析,不要互相指责。
平时专注于一两件事的功效,但人的欲望,社会的复杂,往往让人处于一种浮躁,如果能静下心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做一两件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也是很成功了。
三、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员工。
一个从优秀到伟大的公司决定性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不是产品,而是招募和留住优秀人才。只有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
因此,如果企业想要走向卓越,就应该合理用人,淘汰不合格的候选人,培养纪律文化。纪律文化是创建伟大组织的基础。
由此,我想到了服务中心这个优秀的团队,虽然实现卓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持续前行,积累实绩,总会看到彩虹,实现卓越的梦想!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2《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作者吉姆柯林斯的一部管理力作,号称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柯林斯和其研究团队对 1965 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的 500 强企业进行了规模巨大的调查研究,筛选出 11 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卓越企业,并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对照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
说实话,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尽管如此,已经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一观点。
我在还没有认真读后面内容的时候真的有点困惑,在我的概念中,优秀应该是卓越的必然过程,卓越是优秀的必然延续,为什么会是敌对的呢?再往后面看,才发现原来这竟然是为什么很少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我们没有卓越的学校,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学校;我们没有卓越的政府,大抵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政府;很少人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基本原因是过上好生活很容易;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公司,全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公司”,作者的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别扭,甚至好多人认为这些观点是矛盾的,不符合逻辑的。深究则会发现,寓意极为深刻。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他就会有很强的进取心,会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努力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出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收获的成果、取得的`成就也更多、更大,直至向更高的巅峰—卓越迈进。反过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陶醉于自我的优秀中,满足于现实的安逸,而不思进取、停滞不前,或者说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就不再往上突破了,那么最终会被自己的“优秀”打败、击垮,由强盛变为衰败,此时的优秀已经成为了迈向卓越的最大阻碍,最大的敌人。
联系自己工作来说,作为园区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工作任务比较重,就不想再深入、不想再完善,觉得这样就差不多了,能够完成工作交差了。但是,往往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如果自己再细心一点,如果好奇心再多一点,其实可以做的更好的。我觉得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态度,如果能静下心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做每件事情,就不会出现“差不多”的情况,有的只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我今后应该以更高的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不仅是在工作方面,还应在思想道德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办事能力强,行为举止规范,拥有高尚品质的人。在遇到困境时,也能直面挫折,勇于承担责任。
111 从优秀到卓越,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一条捷径可以到达,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从积累到突破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凭借一个伟大的计划,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回好运气,就可以飞跃的,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灵光一现或是天赐良机上,而是要坚持不懈地朝向一个方向不停地前行,最终找到突破点,实现飞跃,达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3这些天一直在看《从优秀到卓越》,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于第五级管理人的论述,一个从优秀过渡到卓越的公司,必不可少的是第五级管理人!
这些不计任何功利的人,胸怀大志,不计个人的得失,把自我价值最大实现和公司的前途、未来远景结合的非常紧密,在实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中奉献自己的才智。
作者把职业经理人分为五级:
第一级是能力突出的个人,这类人特点是拥有过人的才华、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工作作风。
第二级是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能够融入集体、为集体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才智,并与团队成员通力合作。
第三级是富有实力的经理人,能够组织人力和资源,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
第四级是坚强有力的领导者。这类人全身心投入、执著追求清晰可见、催人奋发的远景,向更高的业绩标准努力。
第五级是将个人的谦虚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
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做事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在一起做事是三条虫”,这句话对应于经理人的阶层的话,那么太多的优秀中国人还沉沦于经理人的第一阶段,不可能造就一个长久的卓越公司,或许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连创建一个小规模的公司都不大可能。
不过在中国这个越来越国际化和全球化市场环境中,打工的白领阶层人数越来越多,相信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内环境会成为 ……此处隐藏14740个字……学无止境,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学习进步下,我们终有一天会步入优秀教师,甚至是卓越教师的行列。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12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愚公移山”读后感,有同学写的作文的大意是这样的:既然屋前有个山挡你的路,你就搬家或者绕着走就完了呗,你非要从中挖出一条血路来,还害得子子孙孙跟着受连累。结果却被老师重点批评。
现在回想起来,那座山到底该不该移,还是要归根于愚公家的那块地价值所在!以及移山所需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否大于或小于乔迁成本!但是愚公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不得不令人折服,简单而又执着,这正如《从优秀到卓越》该书中提到的“刺猬理念”,比方说我们公司运营所涉及到的过程量,以及以租赁成交来消化公司成本和带动买卖成交——这些理念,没什么好讨论的,必需照办坚决执行。
说到管理,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刘备,他能支起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靠的不是刘备多么会带兵打仗,而是一帮为他卖命的部下——对,这个CEO靠的是管理,靠的是发现并挖掘第五级经理人……当然这得追溯到刘备三顾茅庐为和桃园三结义说起,有些跑题了……第五级经理人表现出一种令人折服的谦虚,他们都不爱抛头露面,保持低调,把成功归于别的因素,而并非他们自己,读后感《达人阅读—读后感(陈蕾)》。我觉得这很符合中国的文化底蕴,中国人推崇谦虚谨慎,讲究中庸之道。起先这个让我想到了中国首善陈光标,他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来裸捐的人,高调捐款,高调曝光,同时,他也是中国著名企业家,在某些领域也确实做到了卓越,还有李书福,马云,那他们为什么选择高调呢?几天之后,我终于有了答案,一方面,就事论事,慈善事业需要宣传和带动一批人;另一方面,这得归功于“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本书中讲到的“第五级经理人”所具备的谦逊讲的是一种心理素养,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不带任何商业目的和其它目的。以上是我对此书印象最深的两点!刺猬理念和第五级经理人!
本书重点讲了什么是第五级经理人,具备第五级经理人,才能框定企业发展方向,此外企业还该具备什么,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所在,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创新,怎样让“第五级经理人”奔腾不息川流不止,以及“第五级经理人”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些事,如何认知“技术”在这整个实现卓越过程当中所占位置与作用,它只能充当一个加速器,不能充当企业可观持续发展的救心丸,如何让企业步入一个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直视面对当下面临的困难,并且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克服困难并达成目标。我在想“leap”是否该翻译成“卓越”,本文表达的卓越更多是持续领航发展的企业或个人才算的上是卓越,它所表达的仅仅是“基石长青”,而决不是“永垂不朽”。
整本书如同是给我安排了一顿健康大餐,饭前先是喝下一杯汤,清汤入胃垫底,然后才进入主食部分,餐后还呈上水果拼盘,其中个别需要慢慢消化,值得细细品味。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13承蒙各位领导的信任及同事们的热情支持,我有幸参加了麦锡思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从优秀到卓越团队训练》,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带来了一次震撼式的大洗礼,甚至是重生,使我真正认识到做一个成功的人的不容易,使我真正感受到从内心愿意以自信、信任、负责、感恩、和谐、共赢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从优秀到卓越团队训练心得体会。
一、新的团队
我以为这次培训会跟以往的那些培训一样,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就行了,甚至我们有的同学还准备了纸和笔,准备老师讲课的时候适当的做一下笔记,没想到,在培训的第一天早上,走进教室的时候,助教们男女站成两排,要求学员全部把随身物品放到教室的一个角落,不允许带到座位上,看到这个"下马威",我的第一印象就觉得这个培训可能和别的培训不一样,果然,给我们培训的专业导师——杨济铭老师上来就扔给了我们一个"炸弹",全班96个学员,从1到9循环报数,报1的组成一个小队,报2的组成一个小队。就这样我们被分成了9个小队,原来坐在一起的公司同事,大部分被打散到了各个小队,我们也一样,不仅这样,我们还被要求培训期间除了睡觉、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必须和本小队的成员在一起,包括吃饭,因为从那时开始我们小队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小队实行"分数化"管理,小队成员之间要彼此信任和爱护,才能获得最高分,每个队员就像公司里的同事,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但是我们要合作、一起努力、取长补短,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得到胜利。
从小队的建成到与小队之间的竞争,我感悟到信任是可以通过团队的凝聚力瞬间建立起来的,利用人与人之间天生的真诚为基础,集合每个人的长处,个人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团队综合能力节节飙升,就像木桶定律,少一个都不行,这就是团队。
二、受害者与负责任
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它们是一般是对立的,就像受害者和负责任一样。同一件事,用受害者的心态去看,那就是悲伤、愤怒、可怜、委屈等等,最终获得的结果就是获得别人的同情后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得不到同事信任和领导的认可,渐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用负责任的心态去看,它就是轻松、平和、坦诚等等,最终获得的结果就是获得别人信任,自身能力得不到提高,越来越自信。所以:自信=能力+认可,这个公式是经过很多人很多事验证过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减少都会影响这个平衡。
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大部分人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我们相处时缺乏信任,工作时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但是我们做出这些反应的时候,就总会有人来帮我承担我们不愿意承担的`责任,这些人有可能是我们的家人、同事、上级领导、甚至公司的老板,对于以前我没有承担的责任,我在这里向给我扛下责任的人们说辛苦了以及对不起,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我都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提升我自身的能力,得到你们的认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三、感恩的心
这次培训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第一天晚上一片黑暗的那30分钟,在杨老师的引导下我看到了小时候住的房子,看到了那时年轻的父母和小时候的弟弟,再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宠爱,但是青春期的我对他们的关心漠不关心,甚至闲他们啰哩啰嗦,觉得他们应该能够给我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不愿意,毕业后工作的我为了努力赚钱,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在父母年老生病时不能及时的去照顾和安慰。"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说的非常对,我们总是在等,等长大、等毕业、等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但是大部分人却并没有认识到,人是不会满足的,等我们得到想要的一切的时候,他们已经老了,一切也已经没有了意义。对于父母,我是愧疚的,希望我现在明白过来还不算晚,都还来得及。
毕业后工作的这几年,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独当一面,当中少不了各级领导的引导和栽培。工作中也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失误,每次都有人为了我犯的错误而背负责任,都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长,但是我成长的脚步似乎太慢了,甚至为自己找一个勉强能说服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辜负领导的信任的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会再停止不前,每天都以一个新的姿态面对我的工作和我的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